長崎市的特徵(和平學習)-1

長崎市的特徵(和平學習) 長崎市的特徵(和平學習)

為什麼原子彈會落在長崎這座美麗的城市?
每個人都感到悲傷和疑惑,但似乎很多人並沒有完全意識到這件事。然而,如果你是日本這個唯一遭受原子彈攻擊的國家,你一定知道這一點。這是因為我們絕不能讓戰爭和原子彈爆炸造成的破壞的記憶消失。因為肩負未來重擔的年輕一代必須了解戰爭和核武的恐怖,正確認識原子彈爆炸。透過這次學習,我們將分享對持久和平的新渴望,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8月9日“長崎和平日”

長崎的鐘聲敲響,祈求和平。

8月9日是長崎和平日。每年的這一天,和平公園都會為長崎原子彈爆炸罹難者舉行和平紀念儀式。原子彈爆炸當天上午11時2分,「長崎鐘聲」敲響,全場默哀一分鐘,原子彈爆炸倖存者、罹難者家屬、市民、青少年以及各國代表紛紛默哀。

舉行這個儀式是為了什麼?
這是為了讓長崎人民不會忘記原子彈爆炸的悲劇,並向世界傳達長崎公民的願望:“永遠不要讓長崎成為最後的原子彈爆炸地點。”

日本近代史

從富國強兵到軍事建設和中日俄日戰爭

日本為何發動戰爭?要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回顧近代日本的歷史。當江戶時代的國家閉關政策解除、明治時代開始時,新政府以日本近代化為目標,推行「富國強軍」、「興業興業」。同時,從貿易港口發展的長崎變成了造船城市。 19世紀後半葉,西歐國家、美國、俄羅斯等國日益侵略亞洲,日本擔心不進軍朝鮮就會淪為列強的殖民地,尋求“建立軍隊。”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台灣獲得。但在俄羅斯的要求下,他們被迫歸還所獲得的遼東半島。 1904年,俄羅斯出兵鎮壓清朝義和團事件,在滿洲駐紮大軍,並向北韓挺進,日俄戰爭爆發。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了四年多,主要在歐洲。此後,由於歐洲重建導致日本產品出口下降,日本經濟陷入衰退,失業人數大量增加。為了解決經濟蕭條的問題,駐滿洲日軍為了控制資源豐富的中國,於4年發動滿洲事變。隔年,他們創造了滿洲國並取得了真正的政治權力。

進入太平洋戰爭

8月9日上午11時2分,一顆原子彈在長崎上空爆炸。

日本進軍滿洲後,進一步入侵滿洲大陸,引發了中日戰爭。在歐洲,德國入侵週邊國家,與英法對抗,引發全面戰爭。與美國結束中日戰爭的談判進展不順利,太平洋戰爭隨著 1941 年 12 月 8 日珍珠港事件的爆發而爆發。

太平洋戰爭爆發,與戰爭相關的產業成為主要焦點,許多學生被動員起來。起初,日本陸續控制了東南亞、南太平洋島嶼,但資源優勢的美國反攻,陷入劣勢。

1944年,日本開始受到美國的空襲,1945年3月,美國登陸沖繩,發生地面戰。隨後,同年8月9日,一顆原子彈落在了長崎。

COLUMN

原子彈的誕生

■原子彈是一種什麼樣的武器?
原子彈是利用中子與鈾、鈽等原子碰撞時,原子核分裂,釋放中子,產生巨大能量(核能)的現象的核武。爆炸時會產生火球,釋放出巨大的熱射線和輻射,受熱的空氣膨脹,產生劇烈的爆炸。

■為什麼要製造原子彈?
由於擔心德國正在製造一種利用核能的新型炸彈,美國於1942年8月啟動了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三年後炸彈並未生產出來。

原子彈的誕生-1

投在長崎的原子彈長約3.25m,直徑1.52m,重約4.5t。由於身材魁梧,他被暱稱為「胖子」。主要原料是鈽,爆炸威力相當於21噸TNT。

美國為什麼要對日本投原子彈?

美國因為感受到德國的威脅而製造了原子彈,但在原子彈完成前德國就在1945年5月投降了。戰爭接近尾聲時,美國考慮向日本投擲原子彈。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想調查花費大量預算和人力製造的原子彈的威力,但因為迫不得已迫使日本盡快投降而放棄,也因為美國想威脅蘇聯有一個理論。

長崎並不是我那天的第一個目標城市。

惡劣天氣的影響

在決定向哪個城市投下原子彈時,廣島從東京、京都等17個城市中被選為有日本軍隊和工廠的城市、不會被空襲破壞的城市以及日本的力量所在的城市。目標是小倉和長崎。長崎是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的所在地,這裡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戰艦武藏號和其他船隻,使其成為軍事目標。

1945年7月試驗原子彈後,美國於8月6日在廣島投下原子彈。
三天後,即3月8日,一架美國B-9轟炸機原定在小倉投擲原子彈,但由於小倉上空天氣惡劣且雲層覆蓋,計劃改變,飛機改飛第二個目標長崎。過去。隨後原子彈從29公尺的高空投下。
可以說,8月9日雲的出現大大改變了長崎的命運。

原子彈爆炸造成的嚴重破壞

熱空氣、爆炸和輻射造成的損壞

原子彈投下時,長崎人口約 24 萬,但到 1945 年 20 月底,已有 12 人死於原子彈。 73,884人受傷,人們因原子彈的熱射線、衝擊波和輻射而患上原子彈病,甚至倖存者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患上了各種疾病,有些人至今仍在受苦。

熱射線造成的損傷

我感覺自己被燒焦了,身體變得像木炭一樣。

原子彈爆炸時產生直徑約280公尺的火球,其表面溫度達到與太陽相同的水平。一切可以燃燒的東西在原子彈投下的地方附近都著火了。人們的皮膚暴露在熱射線的照射下,造成了一般燒傷無法想像的傷害,例如皮膚被燒焦、剝落,身體像燒炭一樣。

爆炸造成的損壞

建築物被壓垮,火勢蔓延

震源正下方的爆炸威力為440 m/s(超強颱風的10倍),風壓達6.7至10噸,震碎了震源1公里範圍內的木屋。建築物被壓碎或被吹走。許多人被壓在建築物下死亡,破碎的窗戶玻璃碎片黏在人們的身上。熱射線和衝擊波也導致火災發生和蔓延。

輻射造成的損害

伴隨爆炸釋放。 「死灰」攻擊的後遺症
原子彈與其他炸彈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爆炸時會釋放大量的輻射。原子彈的輻射進入人體後會破壞細胞,造成身體器官功能受損等疾病。即使沒有被原子彈的熱氣所傷,也有很多人死於輻射。除了原子彈爆炸時發出的輻射外,還有殘留輻射造成的損害,例如爆炸後掉落到地面的“死亡灰燼”,以及與此混合而成雨的“黑雨”有些人遇到過。

全力進行救災工作

救災隊伍從九州各地趕來

震央附近的建築物被火災和爆炸摧毀,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傷。當時長崎市設備最完善的長崎醫科大學距離震源約500米,遭受了嚴重破壞。因此,我們不僅從縣內,而且從九州各地請求救援和救援隊,救援隊陸續抵達長崎。

當時的國立學校(小學)成為了急救站,許多受傷的人被送往那裡。此外,救援列車也開行,將傷者送到諫早和大村。但由於受傷人數眾多,無法及時得到救治,藥品又不夠,因此死亡人數不斷增加。然而,專門的救援工作仍在繼續。

從燒毀的廢墟到重建

據說這片土地上長不出任何植物,但豆芽卻發芽了。

浦上地區化為灰燼,幾乎什麼都沒有留下。當時,據說在接下來的70年裡,這片土地上不會再長出任何植被。然而,到了九月,植物開始發芽,下面可以看到昆蟲。人們找到了生存的意志。最終,人們開始透過從被摧毀的建築物中收集木材來居住在小屋中。隔年,市政住宅開始興建,小鎮終於恢復了活力。

以廢除核武和世界和平為目標

來自長崎的消息

經歷原子彈爆炸的長崎市民對和平的渴望高於一切。戰後,以「和平從長崎開始」為口號,以國際文化都市為目標開始城鎮建設。

1951年開發了和平公園,1955年在公園內建造了日本國際之家(現在的原子彈博物館的前身),使其成為國際文化城市的象徵。 「和平雕像」歷時五年,由世界各地希望和平的人士捐款,於5年在和平公園豎立。
和平像象徵上帝的慈愛和佛陀的慈悲,右手代表原子彈的威脅,左手代表和平,微閉的眼睛祈禱原子彈遇難者的靈魂安息。

一個在自己遭受原子彈襲擊的同時幫助了許多原子彈倖存者的人[永井隆博士]

曾擔任長崎醫科大學助理教授的醫生永井隆博士在自己遭受原子彈襲擊時致力於幫助倖存者。

長崎的象徵和平像附近有一座2張榻榻米的小木屋。永井博士根據聖經短語“愛人如己”,將這個小修道院命名為“Nyoko-do”,並在這裡度過了晚年。

在罹患白血病後,永井博士繼續寫作,創作了《念珠鏈》、《離開我的孩子》、《生命之河》、《長崎的鐘聲》等小說和散文。宣布。 《長崎的鐘聲》和《把這孩子拋在身後》被拍成電影,《長崎的鐘聲》還被製成唱片,至今仍被當作戰後歌曲傳唱。

Nyokodo(位置)長崎市上野町22-6
 

分享

本網站使用 cookie 來提高便利性、分析使用狀態和投放廣告。查看網站時,您必須同意使用 cookie。詳細資訊是Cookie政策請證實。
轉到頁面頂部